一是健全完善农技推广体系。以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为依托,加强农技推广机构建设和人员配备,确保机构人员能够满足农技推广要求。
二是培育农技推广服务主体。在巩固完善“专家组—技术指导员—科技示范户”为主体的科技入户推广机制基础上,延伸下沉科技“触角”,培养以合作社负责人、家庭农场主、种植大户、农民带头人为主的农业技术指导员,逐步成为农民“常驻不走”的技术专家。2017年,在全县培养186名农业技术指导员,其中农民技术指导员132名,培育科技示范主体493个,发展辐射带动户4900多户,建立村级服务站132个。
三是搭建农业科技服务高端平台。依托山东农业大学在我县设立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这一平台,与山东农大、山东省农科院、泰安市农科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,邀请省、市高层农业专家,定期到我县开展农业技术指导与服务。建设土壤肥料化验室、植保试验室,在县农科所设立“教授科技田”,建成高产攻关、新品种推广、肥水利用、绿色防控等示范方。
四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。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通过经营权流转、股份合作、代耕代种、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,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。积极探索龙头企业、农民专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、种养大户与普通农户的多种利益有效联结机制,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深度融合。2017年,全县新增规模以上龙头企业10家,达到188家;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40家,达到1500家;新增家庭农场118家,达到448家。新认定农民合作社市级示范社19家,家庭农场示范场8家,示范社、示范场分别达到187家、59家。
五是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。围绕现代农业发展需求,利用现有科技平台,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农民培训。采取农民田间学校、集中办班、巡回科技讲堂等形式,组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、新型农民创业培训、新型农民扶贫科技培训,以及农业技术技能培训等,培训内容包括蔬菜、食用菌、大蒜、粮食作物、农产品电子商务等,培训人员达1200多人,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农村实用人才。同时,组织农业技术专家,在关键生产季节深入乡村,开展一系列农业专家服务基层培训咨询农业活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