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ETAIL
发布时间:2025年03月26日
近年来,我县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理念,依托丰富的水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,大力实施生态渔业发展战略,推动渔业转型升级,实现了从传统捕捞向现代养殖的转变。眼下,各镇街因地制宜,抢抓春日时光,多措并举按下渔业生产加速键。
天气转暖,正是投苗的好时节。在旧县乡吉城一村、吉城五村大水面,一辆满载蟹苗的运输车停在岸边,养殖户们正忙着将一筐筐活力十足的蟹苗装船。随着船只驶向池塘中央,养殖户们熟练地将蟹苗均匀地撒入水中,水面泛起阵阵涟漪,预示着新一年的丰收希望。
“蟹虾套养”模式充分利用水体空间,实现虾蟹共生互补。水中养虾,水底养蟹,虾蟹残饵与粪便自然肥水,有效维持生态平衡。该模式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益,还减少了养殖污染,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。
据了解,3月份以来,旧县乡已陆续投放蟹苗40万只,预计9月份即可上市。5月份开始,还将投放南美白对虾苗,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,提升经济效益。
近年来,旧县乡积极引导农民转变养殖观念,推广绿色生态养殖技术,助力乡村振兴。此次推广“蟹虾套养”模式,将进一步推动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,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新路径。
水美鱼儿肥,鱼跃春捕忙。近日,银山镇生态渔业山赵片区春季捕捞也正式拉开帷幕。白鲢、花鲢、鲤鱼等鲜嫩肥美的湖鲜被打捞上岸,不仅丰富了市民餐桌,也映照着渔民丰收的喜悦。
捕捞现场,随着渔网缓缓收拢,肥美的花鲢、白鲢在粼粼波光中翻腾跳跃。渔民们站在网箱中,忙碌地分拣、装筐。岸边的商贩早已等候多时,鲜鱼一上岸便被抢购一空,随后运往全国各地。
银山镇山赵片区养殖户顾秀春:“咱们银山片区今年初春第一次捕鱼,三天捕了8万斤花鲢、白鲢,价钱也比较理想,平均6斤的花鲢,咱们卖到6块多,长势也比较理想。周边的(县市区)、杭州、上海、济宁对咱们东平湖的鱼也比较喜欢,今年大丰收。”
据了解,银山镇紧紧围绕生态渔业提质增效、特色产业做大做强,全力构建以昆山、腊山、山赵、铁山生态渔业四大片区为核心,“标杆大户+中小养殖户”共同发展的协同模式。同时,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渔业发展规划,积极协调各方资源,在精心服务、扩大规模等方面持续发力,全面推动渔业产业提档升级。目前,全镇养殖水面近3000亩,已带动129户村民参与水面流转养殖项目,累计捕捞各类水产品200余吨,水产品产值突破400万元,实现村集体增收116万元。
近年来,我县充分依托水资源丰富、水质优良等优势,大力发展30万亩生态渔业,着力“打造四大产业、建设八大工程”,科学布局大水面生态渔业、池塘养殖、稻渔综合种养、渔旅融合产业发展、渔业科技发展、重点建设项目等各项工作,构建起“一湖一洼三片区”的发展格局。特别是经过近两年的创新突破、攻坚克难,全县渔业养殖面积、产量、品质、效益大幅提升,闲置池塘改造利用、工厂化养殖、藕虾稻虾套养、名特优水产品养殖、渔家文化景点、涉渔节庆活动等全面开花、亮点纷呈。我县成功创建国家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、国家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、全国水系连通和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、全国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县,东平正在“因渔而变、因水再兴”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、再创辉煌。
服务热线:4009962999
请使用Chrome88或IE1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网站。